刘备死的时候`

来源:百度知道 编辑:UC知道 时间:2024/06/30 13:37:37
刚才看<三国演义>刘备死之前对诸葛亮 说 如果太子刘婵有才,则辅佐太子.
如太子不才,则可自立为蜀川之主.
这是真的吗?

刘备的确是这样对诸葛亮说的,而且,也是出于赤诚。
我们不能忘记刘备的志向。刘备颠沛半生,其坚韧不拔恐怕没有哪个英雄能及——落魄到那个地步,却从未死心——匡扶汉室,统一中原。“帝室之胄”绝不仅仅是刘备的一面幌子,更使他为自己施加了无穷的压力与责任——古之英雄皆以此为最高信仰——曹操早年甚至也发自心底要匡扶汉室,立志要做社稷之臣。
而在这一点上,诸葛亮是刘备最深切的知己。考察正史之记载,刘备诸葛亮,恐怕已经超出了君与臣,超出了信任,而是交为知己,共赴大志。诸葛亮在刘备死后数出岐山,自己也知道成功希望那么渺茫,依然坚韧不拔,何尝不似当年的刘备?!何尝不是为知己之君完成未竟事业而搏尽最后一丝气力!
刘备弥留之际对诸葛亮的遗言:若嗣子可辅,辅之;如其不才,君可自取。所指还是匡扶汉室、统一中原的至死不渝的志向。相对于恢复中原来说,偏安西蜀实在微不足道,而西蜀却是恢复中原的根本。刘禅无能,刘备自己也知道,君主无能,国将安盛???西蜀不盛,安能妄想恢复中原!!!刘备再一次向诸葛亮表明心志——即使诸葛亮你取代刘禅——我刘备付出这样的代价——也要保西蜀昌盛,也要图复兴汉室,统一中原。刘备自己也怕无能子嗣影响西蜀前程,影响复兴大业。
刘备没有必要为自己对诸葛亮的信任搀杂任何疑问。也没有必要“吓唬”这个在他死后西蜀的“顶梁柱”。试想,刘备在世,震得住诸葛亮,从没有试探、或者警戒诸葛亮,刘备自己要死了,没人震得住诸葛亮了,刘备却要试探他的忠诚、警戒他的忠心么!!!
弥留之际,刘备所言,刘备对诸葛亮所言,正如结识诸葛亮以来一样,是发自肺腑的知己之言,明志之言。
英雄有英雄之志,有英雄之情,有英雄之交……

三国演义上是这么说的。这是刘备在向诸葛亮施压。

很多正史,包括大家所熟知的》资治通鉴》,《三国志》都有记载。很可能,当时的刘备在向老搭档诸葛亮托孤时,提过禅让的事,但诸葛亮没有同意,执意辅佐幼主。刘备死后,诸葛亮兼领益州牧,主管蜀汉军政事务,幼主刘禅父事诸葛亮。终诸葛亮一世,掌权11年,正通人和,蜀汉强盛,贤臣入朝效命,宦官终未成事。

刘备兵败回川驻在鱼复县的白帝城,把鱼复改为永安。临死前把诸葛亮召到永安,托孤给他。
刘备让阿斗勿以恶小而为之,勿以善小而弗为,又叫阿斗多读书。还说他自